954年1月湘潭電機廠試制成功我國制造的第一座電孤煉銅爐
2021/4/10 15:39:32點擊:
作者:湘潭電機廠
1954年1月,湘潭電機廠試制成功我國制造的第一座電孤煉銅爐。圖為工人正在裝配。 易地 攝
湖南日報·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燕娟
【銘刻】
湖南“一五”計劃是三湘兒女建設社會主義新湖南的第一部行動綱領,既體現了國家的要求,又切合湖南實際,反映了群眾的心愿,因而得到全省人民的積極擁護和支持。到1957年,湖南“一五”計劃提前超額完成,邁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大步。
【追尋】
紅磚清水墻、紅板瓦屋頂,位于株洲市蘆淞區的國營三三一廠蘇式建筑群,始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,是株洲早期工業發展的一段見證。
不遠處,滬昆線和京廣線上列車不停駛過;秀遍g,仿佛聽見60多年前火車轟鳴聲、車間機械聲和工人歡笑聲,又回到那令人激情燃燒的“一五”時期。
從1953年起,全國開始編制和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。根據中央下達的國家“一五”計劃方針和任務,湖南省有關方面從1951年冬就著手準備,深入調查研究,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,多次修改,歷時3年,擬定了《湖南省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綱要(草案)》,并于1955年12月經湖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討論通過。
“一五”時期,國家要求湖南大量生產糧食、工業原料和出口物資,以支援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。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,三湘兒女以“逢山開路、遇水架橋”的智慧和勇氣開拓前行,熱火朝天、轟轟烈烈地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。
當時,在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中,國家安排了7個項目在湖南,分別是:株洲硬質合金廠、三三一廠、株洲電廠、株洲洗煤廠、湘潭電機廠、桃林鉛鋅礦和瑤崗仙鎢礦。全國694個限額以上的大中型建設項目,安排在湖南的有38個。株洲,也被確定為全國八個新建重點工業城市之一。
當時中央布局在湖南的企業有多強?比如株洲硬質合金廠,是中國第一個專門生產硬質合金的企業;三三一廠,是中國第一家航空工業企業,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航空發動機、第一臺重型摩托車發動機等;湘潭電機廠,自行設計制造出當時全國最大容量的單相電力變壓器等。這些企業,都創造了多個國內第一的輝煌業績。
國家重點工程帶動湖南工業發展,一批新型工業城市在三湘大地崛起。全省許多骨干企業,加上其他配套的大小企業,像燦爛的群星散布在湖南廣闊的土地上,初步擺開了湖南工業布局的架勢。這些骨干企業的建設,大部分集中于鐵路沿線的株洲、湘潭和衡陽等城市及其附近,使這些地區的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。
在那個萬物生長的年代,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不僅是工廠。湖南的農田水利建設、交通運輸業、國內外貿易、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均有較大發展,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。
盡管“一五”時期湖南有4年遭受嚴重自然災害,但到1957年,全省農業總產值仍達33.81億元,超過“一五”計劃的5.66%;糧食總產量達113.24億公斤,比1949年增長近1倍。湖南農業豐收,不僅解決了全省人民的吃飯問題,而且支援了全國經濟建設。5年內,湖南共調出糧食25.5億余公斤,其中供出口的大米達70萬噸。
此外,湖南還從人、財、物等方面大力支持國家重點建設。據不完全統計,5年內湖南為國家提供煤炭1170萬噸、錳礦52萬噸、鐵33萬噸,以及大量的有色金屬產品。
在中共湖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領導下,經過全省人民的努力,到1957年,湖南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超額完成,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。
1957年,全省工業總產值達18.19億元,超過“一五”計劃的16.83%;發電量、原煤等20種主要工業品產量,有17種超額完成了“一五”計劃目標。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,湖南交出了第一份五年計劃的答卷。
【感言】
心中有目標,眼前有方向。正因為有黨的堅強領導,在百業待興之時,全國人民連成一條心、擰成一股繩,中國才能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。物換星移,這股精神和干勁延續至今,在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我們完全有信心、有底氣、有能力創造新奇跡、譜寫新篇章。
湖南日報·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燕娟
【銘刻】
湖南“一五”計劃是三湘兒女建設社會主義新湖南的第一部行動綱領,既體現了國家的要求,又切合湖南實際,反映了群眾的心愿,因而得到全省人民的積極擁護和支持。到1957年,湖南“一五”計劃提前超額完成,邁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大步。
【追尋】
紅磚清水墻、紅板瓦屋頂,位于株洲市蘆淞區的國營三三一廠蘇式建筑群,始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,是株洲早期工業發展的一段見證。
不遠處,滬昆線和京廣線上列車不停駛過;秀遍g,仿佛聽見60多年前火車轟鳴聲、車間機械聲和工人歡笑聲,又回到那令人激情燃燒的“一五”時期。
從1953年起,全國開始編制和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。根據中央下達的國家“一五”計劃方針和任務,湖南省有關方面從1951年冬就著手準備,深入調查研究,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,多次修改,歷時3年,擬定了《湖南省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綱要(草案)》,并于1955年12月經湖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討論通過。
“一五”時期,國家要求湖南大量生產糧食、工業原料和出口物資,以支援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。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,三湘兒女以“逢山開路、遇水架橋”的智慧和勇氣開拓前行,熱火朝天、轟轟烈烈地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。
當時,在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中,國家安排了7個項目在湖南,分別是:株洲硬質合金廠、三三一廠、株洲電廠、株洲洗煤廠、湘潭電機廠、桃林鉛鋅礦和瑤崗仙鎢礦。全國694個限額以上的大中型建設項目,安排在湖南的有38個。株洲,也被確定為全國八個新建重點工業城市之一。
當時中央布局在湖南的企業有多強?比如株洲硬質合金廠,是中國第一個專門生產硬質合金的企業;三三一廠,是中國第一家航空工業企業,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航空發動機、第一臺重型摩托車發動機等;湘潭電機廠,自行設計制造出當時全國最大容量的單相電力變壓器等。這些企業,都創造了多個國內第一的輝煌業績。
國家重點工程帶動湖南工業發展,一批新型工業城市在三湘大地崛起。全省許多骨干企業,加上其他配套的大小企業,像燦爛的群星散布在湖南廣闊的土地上,初步擺開了湖南工業布局的架勢。這些骨干企業的建設,大部分集中于鐵路沿線的株洲、湘潭和衡陽等城市及其附近,使這些地區的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。
在那個萬物生長的年代,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不僅是工廠。湖南的農田水利建設、交通運輸業、國內外貿易、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等均有較大發展,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。
盡管“一五”時期湖南有4年遭受嚴重自然災害,但到1957年,全省農業總產值仍達33.81億元,超過“一五”計劃的5.66%;糧食總產量達113.24億公斤,比1949年增長近1倍。湖南農業豐收,不僅解決了全省人民的吃飯問題,而且支援了全國經濟建設。5年內,湖南共調出糧食25.5億余公斤,其中供出口的大米達70萬噸。
此外,湖南還從人、財、物等方面大力支持國家重點建設。據不完全統計,5年內湖南為國家提供煤炭1170萬噸、錳礦52萬噸、鐵33萬噸,以及大量的有色金屬產品。
在中共湖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領導下,經過全省人民的努力,到1957年,湖南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超額完成,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。
1957年,全省工業總產值達18.19億元,超過“一五”計劃的16.83%;發電量、原煤等20種主要工業品產量,有17種超額完成了“一五”計劃目標。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,湖南交出了第一份五年計劃的答卷。
【感言】
心中有目標,眼前有方向。正因為有黨的堅強領導,在百業待興之時,全國人民連成一條心、擰成一股繩,中國才能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。物換星移,這股精神和干勁延續至今,在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我們完全有信心、有底氣、有能力創造新奇跡、譜寫新篇章。